广西十大孝心人物陶建明 千万元回报祖国母亲
2019-02-03 19:15:52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广西十大孝心人物陶建明 千万元回报祖国母亲
广西十大孝心人物陶建明 千万现金回报祖国母亲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中华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中华产品网(http://chinazhcpw.com)、中华风采人物杂志、中华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中国桂林网(http://chinaguilinw.com)记者唐国宣 唐宏 特约记者 王祖能 综合整理报道

[编者按]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广西十大孝心人物陶建明,用1000万余元回报祖国,回报母亲,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做公益事业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贵在舍得!贵在坚持,贵在持久--现在已经是第30个年头了。

--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于你为国家,你为百姓捐赠了多少钱,在于你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力量,在于你为祖国做了多少事,产生了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读完本文,你的思想品行也许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2019年1月26日(农历12月21日),广西十大孝心人物、广西公民道德楷模新闻人物陶建明回全州给200多名老人发了价值20多万元的红包和礼物。据悉,今年是他连续第29个年头为家乡老人6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了。爱是温暖的火炉,慈善是无私的奉献,陶建明的善举和爱心将帮助老人们温暖过冬,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世界,温暖了人间,舒爽了自己,微笑招响了湘江的水波……

爱在心中 诚在行动
时光荏苒,岁律更新。又是一年春节到,又是一年孝老时。2019年1月26日,农历12月21日,永岁镇骄子大德大善之人陶建明,再一次回到故乡陶家,他坚守承诺,每年在春节前为村里及邻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过年红包,将大爱持续到第29个年头。

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笑脸,红红的爱心。在充满爱意的热烈气氛中,陶建明笑脸盈盈,亲手一一为每位老人发送了红包、红枣和毛巾。

红包里依然是温馨和贴心。为方便老人使用钱,1000元崭新的人民币由面值5张100元、6张50元、5张20元、10张10元组成。

有爱的冬天不寒冷。当陶建明躬着身躯为在场的200余位老人递上红包和礼品后,已是汗流满面,大汗淋漓。有爱心的人,冬天不寒冷,心总是暖和的。

据统计,这次收到爱心红包的老人,除了现场的以外,还有一些行动不便在家的老人也同样收到,总计超过220人。

据了解,陶建明少年时父亲早逝,家境贫苦而受到村民的关照,虽然是一个红薯,一个南瓜,或者是一点点米,但这雪中送炭在他心中播下了爱心的种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21岁那年,陶建明回家过春节,他把自己一年挣到的钱全部换成崭新的钞票,第一次给以前帮助过自己的老乡和村里的老人发红包。

就这样,29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每年春节前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由最先每个红包80--100元,到200元--300元,2012年到500元,2014年到600元,2016年起发1000元并配发小礼品。

29年来,发给红包的老人由村里老人扩展到周围村子的老人,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请吃年前饭由几桌发展到几十桌,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包百叟宴。

据陶建明介绍,明年是为村里老人发红包第30年,他打算好好热闹一下,届时将邀请更多的老人来聚会发过年红包,让更多的老人过上一个幸福满满的春节!

慈善之心 花开八桂
公益慈善家、北大MBA研究生陶建明向家乡发红包,只是他的一个缩影。

近三十年来,他一直低调做慈善,每年都会将自己公司六成以上的收入用来做慈善,且“涉猎”广泛: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助贫、助学、助残、孝老,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好事做了一箩筐。”乡亲们如是夸赞。

每年春节回家,他都会给村里的老人发红包、敬酒,祝他们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度过晚年,并为村里老人建了活动中心,给村里修了水泥路;2004年他义无反顾地掏出了100万元为平果县海城乡建设移民新村;2008年,桂北地区遭受空前的冰雪灾害,在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捐了60万元;汶川大地震后,他捐款数百万元;2011年1月,在得知中国大熊猫之父潘文石教授在崇左建立研究基地,因缺少经费,科研难以为继后,他当场拿出10万元现金交给潘文石教授的团队;2011年底,他一次拿出50万元,与广西医科大学共同建立奖学基金,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日前他又捐赠200万元给广西大学校园建设……至今,他用来做慈善的资金已逾千万元!

他对慈善事业出手大方,对自己的要求却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在创业以前,他连皮鞋都没有穿过;事业有成以后,穿着非常普通,鞋子破了也不愿买新的,普通的手机用了9年,直到不能再用为止。他说:“手机我是能用就用,买一个手机至少需要几百元钱,要是能省几百块钱下来,我又可以多给一个老人一个红包……”

因此,有人说他好心,有人说他抠门,而更多的人,则希望多些如他一般的“为富愿仁”者。

他就是民营企业家、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广西十大孝心人物、公益慈善家、“陶家村的儿子”、北大MBA研究生陶建明先生。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一个人始终如一坚持做好事,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撑陶建明这位既抠门又大方的民营企业家淡泊名利一路走到今天的呢?

积善行德 是一种快乐
陶建明告诉笔者,他坚持了二十几年不变的信念就是:只有大家过得幸福了,那才叫做幸福。而这坚定的信念,皆源于一段难忘的童年经历——为了活着而去讨米……

在“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颁奖礼上,他是这样对在场的所有观众说的:“帮助别人,自己才是快乐的,帮助别人也是最不能等待的,我是苦孩子出身,从小很多人帮助过我们家,我深深地知道,贫穷的滋味,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了不再贫穷,为了更多的人不再贫穷,为了母亲的微笑……我一直在努力赚钱,努力地工作!”

那么,是什么成就他今天的辉煌?作为“陶家村的儿子”,又是什么让他成为一个村庄的共同的儿子?他说“一切都是为了母亲的微笑!”母亲为什么对他有那么大的影响?他和母亲之间经历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对陶建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



义无反顾掏出一百万元改变了一村人的命运
“2004年的那次泪水,让我义无反顾地掏出了一百万元。”一开始,陶建明的此番话就立即引起了笔者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他无偿付出100万元呢?

陶建明说,这还得从他第一次来到平果县海城乡说起。
2004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当听到广西平果县当时在任的县领导说平果县有些自然村十分贫困的时候,陶建明表示怀疑。因为,那时平果县已是广西财政收入最高的“富裕之县”。为此,他亲自带着自己的团队去平果县海城乡考察了一番。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患重感冒未痊愈的他翻过几座大山,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个叫更力屯的山村。他发现,这里的房子是“六面通风”的摇摇欲坠的茅草房;饮用水都是靠在地上挖坑聚积来的雨水,里面有不少死蛇、死老鼠,十分不卫生……如果不下雨,就连这样不卫生的水也没有来饮用……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他们将怎样生活?他们只好到很远的山下去背水,背一趟水需要四五个小时……这里没有电,更不用说什么电视等家用电器了!



考察中,村长说自己家有五块地,陶建明说:“那你比我家还富有,因为我家只有四块地。”后来才知道,村长所说的每一块地都是非常小的,其中一块地用一个草帽就可以盖住……可见,这里的土地是多么的贫脊。

“他们一年所种的玉米只够吃半年,还有半年没有东西吃,怎么办?他们全村98个人里,就有56个人为了生活而去卖血……”说这到里,陶建明哽咽了,眼中的泪水差点没有流下来。

在这次考察中,陶建明看望了这样一位三十出头岁的年轻人:由于长期卖血,他不幸患了肝炎,并很快引发了肝癌。“他说在最后那几天的日子里,想吃点自己想吃的东西,可是他的家人都做不到,没钱啊!”陶建明说,“一个星期后,我又去了这个村,发现这个地方多了一堆黄土,这个人永远不存在了……”说到这里,陶建明眼中的流水禁不住滑落了下来。

茅草房、卖血、贫困和死亡,这些无不深深地震撼了陶建明的心。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帮助他们从大山里搬迁出去……

于是,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陶建明出资金100万元,建设了一个有水喝、有地种、有电用、孩子能上学的移民新村。2005年春节前夕,瑶民们搬出了大石山,住进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漂亮房子,每户108平方米。那一天,那些瑶民们比以前任何一个春节都要热闹!

“以前连饭都没有吃,现在不但有饭吃了,孩子有书读了,而且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音响……看到村民们很开心,我也非常高兴。”陶建明眼中依然含着泪,但脸上已由之前的凝重换成为舒展的笑容。

“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只有让他们的孩子都读上书,将来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陶建明说,当时为了让移民新村的孩子都能读上书,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此,当时有些人说:“平果县贫困的人还有三千多人,你还能帮得多少?”

陶建明回答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会尽我所能……”

“我还跟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小女孩去海边玩,当海水退潮的时候,很多小鱼小虾被搁浅在沙滩上拼命挣扎,于是小女孩子拾起身边的小鱼小虾扔进海里,父母亲说,这么多小鱼小虾你能都拾起来丢回海里吗?有谁会在乎你呢?小女孩边拾边说,这个在乎,这个在乎,这个在乎……”陶建明说:“所以,只有我们帮助过的人,才会在乎我们!”

因“儿女不孝老人自杀”事件而建设大型养老院
2006年,因为这样一件事,陶建明决定要建一座大型养老院——
“对我很好的一个老人,因为子女对他不孝,为了一担柴火喝农药自杀了……陶建明说:“我听了这件事以后,非常非常伤心,所以我想到了要建一座养老院,把这些老人都集中到一起来供养。”

于是,2007年2月,陶建明出资建设的养老院开始动工……

其实,早在1989年,陶建明就开始走上了自己的慈善之路。那一年,他回家过春节时,问村里一位老人,“快过年了,你准备了什么年货呢?”“我不知道什么叫年货啊,现在连买盐的钱都没有……”

陶建明说:“想不到自己的家乡这么穷,所以我就把一年挣下来的钱大部分给了贫穷的乡亲,只给自己留了一点车费钱……”

从那以后,陶建明每年都努力去赚钱,每年春节回家,都亲手把钱送到每位老人的手上。除了乡亲,他还去麻疯村、敬老院、五保村献爱心,不仅自己去,还带上自己的团队、义工一起去做慈善。他每年把公司六成以上的利润投入到了慈善事业,至今,已坚持了近三十年。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村民们十分感激地说:“修路呀,做什么其他的他都出钱,村里大部分跟他打工的,都盖起了房子……”

 “再多的苦我都能承受,唯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继续着我以前所受过的苦。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别人。”陶建明说:“我是向我妈妈学习的,我妈妈认为,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

陶建明说,每次都是一两个人,一两件事促使他康慨解囊。因为他不想让更多的人重复苦难,他不想让令人心酸心痛的事情再次发生。

此时,笔者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说起往事,陶建明都会如此动情:只有常怀一颗感恩心的人,才能时时饱含深情。

访谈中,陶建明多次说道:“一个人过得好了,那还不能算好,只有大家都过得幸福了,那才叫幸福。”

从陶建明的言行中,笔者切身感受到:他身上依然保留着当年乡村少年的那份质朴和不屈。

其实,你或许没想到,每年春节回来和村里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吃餐年夜饭,发给每位老人一个红包……至今,陶建明已坚持了近30年。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到我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当我看到我帮助过的人脸上灿烂的笑容的时候,我心满意足了。”陶建明的每一句话,总是让人不禁感动。

2007年1月,陶建明被评为第三届“广西十大孝心人物”。评委们说,“陶建明关怀着全村的老人,对困境中的人给予温暖,而这也是他母亲的心愿。陶建明像岳飞精忠报国一样,做到了母亲希望他做到的事情,是一种大孝!”

陶家村的老人得知此事后,集体写来了亲笔签名的感谢信,送到了颁奖晚会上。字虽歪歪扭扭,情却真真切切。

陶建明的母亲表示,做梦也想不到,儿子成为了这样一个好人。

同年,陶建明还出资修建了一条两公里长的水泥硬化道路,通到了陶家村村庄里。有了这条路,村民们不仅出入方便了,也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陶建明说:“原来这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是很小很窄的一条小道。尽己之力,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这是我多年来的追求。”

后来,陶建明还出资六十多万元修建了陶家村文化中心,使村民们多了一处活动的场所。陶建明说:“在这里,老年人可在坐坐谈谈玩玩,在这里搞些文化娱乐文化活动,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治安问题,打牌赌博的问题就少了很多。”

“只要有我在,我保证不让你们饿着、冻着!”
2008年春节前,在我国南方特别是桂北地区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道路无法通行……于是,已提前回家准备与村里老人一起过年的陶建明,带着自己的团队肩挑人扛带着物资去到灾害最严重的地方,杀猪宰牛,与老人们一起过年……

“这个时候,村里不通电,谷子因没有电,也因为冰冻的原因,无法脱壳变成米,所以想吃上一顿饱饭成为一种奢望。对于老人来说,如果肚子吃不饱,被子盖不暖,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陶建明说,所以,杀猪宰牛,与老人们一起过年是件非常重要的的事!

在吃饭过程中,当很多灾区老人们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陶建明给他们发的红包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中默默地流泪……因为在这么艰苦的时期,还有人来送红包、请吃饭,这是他们活了快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我紧紧地拥抱着老人家说,您别哭,只要有我在,我保证不让你们饿着、冻着!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陶建明说,由于他带着他的团队一直奔波在抗击冰雪灾害的第一现场,经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在他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后来,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来了,胡锦涛还在桂北度过了春节,最终度过了那一场灾难……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除了老人,陶建明另一个大方的对象是教育届人士。一名常和陶建明一起做公益的朋友告诉笔者,陶建明最尊重那些为了学术奉献一生的老教授。中国大熊猫之父、北京大学的潘文石教授醉心大熊猫和白海豚、白叶猴研究,还在崇左建立了研究基地。他们整日生活在深山老林,在研究团队缺少经费的日子里,不洗澡,以泡面果腹。最艰难时,一天只吃一顿饭。2012年1月初,陶建明和朋友专程来到崇左拜访潘教授,那是他们第一次会面,陶建明拿出10万元现金,交给潘的研究团队。这名朋友告诉笔者,陶建明这一“感性”的举动,让双方都很感意外。他的朋友猜测,陶建明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被潘教授对学术的奉献和敬业所感动了,希望缓解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难。

2012年年底,陶建明还与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陶建明奖学金”,他一次性投入50万元,专门奖励给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

陶建明表示,获得该奖学金的贫困学生要达到“两要两不要”的要求:即要学习成绩好、要孝敬父母,不要赌博、不要抽烟。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好学生。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拿出奖学金的10%用于做善事、帮助别人。这样做是要他们从学生开始就要有做慈善的思想和行动,将来工作后才能让做善事成为一种习性。同时也希望这些学医的芊芊学子将来能到乡村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多做贡献。

后来,陶建明在广西医科大学作公益讲座时,全场安静得只能听见因感动而哭泣的声音。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没有人中途离开过,因为他们担心离开会少听了陶建明的一段重要的话、少听了一个故事,对自己是一种无形的损失。讲座结束后有一个互动环节,陶建明与在场听众进行问答互动。原计划只有半个小时,但互动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有结束(已到了晚上十二点)。因为他们在互动中想问的问题太多了!陶建明回答得太精彩了!他在回答中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实实在在的事情,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其中,很多学子都是流着感动的泪水提问的。因此,《广西日报》以《公民楷模谈感恩高校学子悄落泪》为题报道了这场精彩的讲座。

令人敬佩的是,陶建明的捐赠并不是一味地把钱捐给当地政府就完事,而是亲自去考察,并亲自把钱送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对于其出资建设的移民新村、敬老院,都是他亲自带领自己的建设团队把项目建设好,用的是最好的钢筋、水泥、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

对此,陶建明说:“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关爱弱势群体 感动人间之情
这是关于陶建明与麻疯村老人的故事。
2011年春节,当陶建明到崇左麻疯村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人在十分寒冷的天只穿着一双破烂的鞋子,整双鞋都是湿的,于是问他为什么不烘干了再穿,他说没关系,因为穿鞋的脚是假的……

“政府每月给他们两百多元钱,他们怎么生活?他们要买药、柴火……一天只能吃两餐,而且都不能吃饱……如果人们不去看他们,他们就会感觉自己已被社会遗忘了,所以需要很多志愿者去看望他们,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陶建明对笔者说。

后来,陶建明去看望一位患了肺癌晚期的孤寡老太太给予她临终关怀时,发现她家里只有一盏灯是好的,其他的灯都坏了,于是想帮她把灯修好。她说,“不用,只要有一盏灯就可以了,其他的灯不用开,浪费电……”接着,他发现冲水马桶也坏了,于是表示要帮她修好。她说,“不用,我可洗衣服和洗菜的水冲一下就可以了,不能浪费水……”可见她是多么的节俭。“我说,你想吃什么,你就去多买来吃。”她说,“我吃不起呀!”

“于是,我给了她一千多元慰问金。可是,当我跟她讲起麻疯村的人连官材都没有的情况时,她说,‘没想到还有人比我更困难。’……一个星期后,这位老人叫我一定要去她家,她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两千块钱要交给我,要我一定要交给麻疯村的人,

这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有紧紧地抱着她,然后给这位老人家下跪,努力地控制自己眼泪,说,‘您放心,你这两千元钱我替他们心领了,但这钱我必须还给您,因为我已经给麻疯村的老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需要你这些钱了,但我会以您的名誉十倍百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陶建明说,“当我离开后,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想,这位快要离开人世,连灯也舍不开、马桶水也不舍得冲的老人都能想着要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出来去帮助比她更困难的人,这种高尚的品德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还有一次,中秋节,陶建明带着自己的志愿者,给钦州的麻疯村老人们送去了月饼。“也许他们很久都没有吃过月饼了。”陶建明说,那是一个孤岛,后来他还给孤岛的麻疯村老人每户都买了电视机和太阳能热水器送给他们。

“让他们能洗个热水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通过电视,他们可以看到外面地世界,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陶建明对笔者说:“在聊天时,我了解到有几名老人一直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所以没有办法参加合作医疗,真正成了被遗忘的人……”

对此,陶建明说:“请放心,我一定帮你们办理好户口和身份证!”

后来,陶建明通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两个月后,终于帮这里的老人们解决了户口和身份证的问题,而他们用了五十年都无法解决!

“当他们人生第一次拿到自己的身份证的时候,高兴得不知怎么去形容。”陶建明说:“有一位年纪很大老人家领户口本和身份证后不久就去世了,他是含笑而去的,因为他是有了‘身份’而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不再是‘黑户’了……”

“那时,我们去麻疯村住了几天,晚上大家挤睡在地上的草席上,真的比干活还要苦还要累许多倍!但我们想,那些老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我们只是住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陶建明发自内心地说道。

帮助别人很大方 对自己却很抠门
像以上这些大方的慈善行动,在陶建明身上不胜枚举。

然而,在一些有钱人的眼里,陶建明却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他们不会像他那样傻乎乎地花钱,一次次大方出手却不求任何回报!而在一些没有钱的人眼里,陶建明也是一个怪人,因为他自己并没有好好享受,而是对自己相当吝啬。

陶建明家乡的村民表示:“他是最受得苦的人,上次他回来,我看他的鞋子都烂了他还穿……”
对此,陶建明是这样说的:“虽然鞋子透水了,但比那时的草鞋好多了。要是省几百块钱下来,我又可以为村民买一些水泥,可以多铺一段路……”

陶建明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帮助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

笔者了解到,陶建明的第一部手机一用就用了9年,一直到师傅不愿修才作罢。十多年前,他与身为博士的爱人相识时,他已经“发家”。可两人整个恋爱期间,只下过一次馆子吃牛排。其他时候,在外吃饭的主要“据点”是粉店:桂林米粉、老友粉、柳州螺蛳粉,几乎都吃遍了。陶建明还笑言,要让她“吃香喝辣”——汤很香,粉很辣。

结了婚,爱人发现陶建明更抠,一双一两百元的皮鞋,穿上两三年,坏了就拿去补,补不了才扔。“他从来不会同时有两双皮鞋。”衣服也是。他们一家人一般一年买两次衣服,或是等到商场打折的时候,不然就去裕丰、和平等服装批发点,“50元买两件T恤,一人一件。”而他自己,有一件西装,至少穿了七八年,而且逢“重大场合”才穿……

“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如果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去想弱势群体,多去跟他们对比一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陶建明说:“因为帮助别人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更因为以前乡亲们都帮过我们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一直努力工作赚钱,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也是我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年来,陶建明的慈善行动一直都很低调。对于高调慈善,他表示,只要高调慈善的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带动别人一起从事慈善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否真正做到慈善,真正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了实际问题……对自己的慈善行为,他认为都是应该做的,所以没有必要高调。

“我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多一百万,少一百万,只是一个数字。”“就算你是千万富翁,千亿富翁,和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是你哪怕只拿出一点,对那些受助的人来说,就会有关系。”陶建明很在乎这种“关系”给他的感觉,就像当年挑进家的那担谷子,他也希望把安全感传给一个个似他一般曾经无望的人。

“要想帮助别人,首要要强大自己,但光强大自己还不够,要让朋友们一起强大。”所以,2012年,陶建明和广西桂林全州籍商界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南宁市全州商会。作为商会常务副会长,陶建明认为商会的成立可以整合资源,互相帮助,如在资金、人才、人脉资源等方面可以相互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然后把企业做强做大,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实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时常跟大家交流,企业做强做大了,如果没有去帮助别人,那么再多的财富也只是一个数字,只有真正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才能快乐一生。”在商会成立时,陶建明发表了七分钟的演讲,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虽然现在已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很多人还经常拿他当时所说的话来谈论,并付偖于行动……


陶建明的弟弟也参与发红包行列

陶建明说:“慈善是没有门坎的,一分可以做,一毛钱可以做,一千万可以,一亿元也可以做,没有钱,只要出力也可以做……”


母亲的微笑 童年的爱 永远铭记在心
陶建明为什么对自己那么抠门,却一始既往地大方为慈善无偿付出那么多?就是为了一个高兴吗?图的是什么?是为了名吗?陶建民心中到底隐藏着哪些让人未知的东西呢?

“在我童年的时候,由于我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们家。有一年,我们村里遭受了三次洪水灾害,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着,我们只好去讨米……要是没有当时他们帮助我们家的话,也许,能否活下来都难说。”面对笔者的种种疑问,陶建明述起他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经历。

1968年,陶建明出生在广西桂林全州县一个叫陶家村的小村庄,因为村民们的照顾,他家分到一间小房间,这间小房间承载着他童年所有的记忆,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忍饥挨饿的痛苦,当时他的父亲卧病在床,母亲一个人操持着一家七口的生计。

陶建明告诉笔者,那年母亲带他们兄弟姐妹们去讨米的时候,他才六岁。他永远记得与母亲一起受过的那些苦,白天和母亲一起走村串户,晚上睡在大桥下面,蚊子常叮咬他们而无法入睡,母亲为了儿女们不被蚊子叮咬,用一把破扇子帮他和兄弟姐妹们赶蚊子而整晚未眠……“其实她也很想睡觉,因为她也很累很累,但她却不敢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最感谢的就是我的妈妈……”岁月蹉跎,如今,那段心酸却也温馨的片段成了母子共同的记忆,而那把扇子也成为那段岁月所有不幸沉淀后,唯一清晰和难忘的记忆。而母亲也没有想到,自己出于护犊之情、爱子心切的一个个平凡举动,竟然有着穿越几十年的力量,永远地烙在儿子内心深处。

“那时候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地报答我的妈妈以及帮助过我们的人。”凭着陶妈妈的坚韧以及乡亲们的帮助,陶建明一家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不久后,陶建明的父亲去世了。

“那时候,我父亲不在了,家人没办法再送我读书了,但我知道必须要通过读书才能走出来,所以我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一直读到北大,我深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必须要努力去学习。”陶建明说,“在寒冷的冬天,我去抓泥鳅来卖,然后交学费、买书。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双水鞋,因为这样就不用光着脚丫踩在泥塘里,双脚就不用遭受刺骨的寒冷折磨……但由于困难,买不起,所以非常羡慕有水鞋的人们。”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去挑竹子,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已是中午十二点钟了,我带了一点米和辣椒去煮来吃,然后用三块钱买一担竹子,把竹子挑回家,到家时已是晚上了,然后第二天天未亮,我就挑竹子翻过几座大山,到临省湖南去赶圩。直到中午,才挑到目的地,把竹子卖掉,可以赚到三四块钱。有一天,我挑了一担竹到我们家后,我发现我的脚已经肿了,第二天早上可能挑不了去集市买了,我当时穿的是一双草鞋,第二天肿起的地方开始化脓,但还是不得不挑去卖,因为不及时挑去卖竹子干了就没有人要了,走到半路的时候,脓包破了,不停地流血,我一步一个血印地坚持把竹子挑到了目的地……当把竹子卖掉的时候,我跟买家说,请你把挑竹子的扁担留下给我,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看我这双脚,如果没有这扁担我就没办法回家了,因为我要用它来做拐杖才能走回家,买家看了我的脚后就把扁担留给我,我就这样以扁担为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回了家……脚肿得像一个馒头一样,妈妈看见我的脚肿成这个样子后,非常伤心,抱着我的脚哭了起来说:‘这就是我的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

15岁,初中毕业的陶建明只身到柳州一家糖厂打工。后来,他开始从事建筑事业。与此同时,由于对知识的无限渴求,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母亲说:“你想读书,最好还是多读点书,你搞这个建筑是需要文化的。你有文化了,你做什么都可以。”后来,通过自学,他拿到了北京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再后来,慢慢地陶建明对建筑行业的运作熟悉了起来。于是,他开始承包工程……通过创业,事业越做越大,他在南宁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知识真正改变了陶建明的命运,慢慢地,白手起家的陶建明跨入了富人的行列,在接济了家人生活的同时,他开始向周围需要他帮助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而母亲每当了解到儿子又做了一件好事,又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们时,陶妈妈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更多老人的微笑。帮助别人,自己才是快乐的。我希望全社会有能力的人都能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只有大家都过得好了,有饭吃了,有衣穿了,有房住了,这个社会就更加和谐了……”陶建明说:“多年来,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那时候那么苦都挺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就充满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我了。所以,苦难的经历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非常感谢命运给予我的磨难。”

陶建明说,“我时常想,我现在过得很幸福了,但还有很多过得不幸福的人,为了更多人过得幸福,我能不努力吗?所以,你说我为什么坚持做公益这么多年?这就是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美丽网副总编唐国宣采访数字知人链联合创始人袁健龙
下一篇:中华神州网副总编采访中国烹饪协会名人堂尊师王堂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