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扶贫办:努力打好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翻身战
2014-06-20 08:47:39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全州县扶贫办:努力打好全州县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翻身战
创新思路  整合资源 以点带面 全面发展
 
全州县扶贫办:努力打好全州县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翻身战
 
特约记者周云  今日神州网  中华产品网 记者 唐国宣
                 
全州县地处广西最北部,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土地面积4021平方公里,人口8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4万人;辖1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社区)。全县“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共35个,农村贫困人口94341人,约占桂林市贫困人口的六分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全州县地广人多,贫困村、贫困人口面宽人密,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自2012年4月份,县扶贫办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在区、市扶贫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调整思路,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2012年新建、维修屯级道路25条、52.1公里,硬化道路47条、44.5公里,新建独立桥3座、53.5延米,完成人畜饮水项目4处、建水池4座、96立方米、铺设管道7800米。二是优势产业初成规模,2012年种植油茶5360亩、金银花1420亩,种植罗汉果662亩,建设反季节蔬菜大棚6800平方米;2013年共种植经济林(果)3万亩,其中种植金槐2.1万亩,油茶0.8万亩,罗汉果、金银花、油桃等共0.13万亩。在全州县扶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二、深入调查摸底、创新思路、科学规划
为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围绕全区扶贫工作量化的六大类二十三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区、市、县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扶贫任务。我们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瞄准对象、创新机制,我办制定了“1234”工作思路,即抓好一个推进(整村推进)、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抓好三项工作(贴息、培训、社会扶贫)、落实四个盯牢(革命老区工作、行业扶贫工作、宣传工作、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新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深入各贫困村走村串户,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全州的实际情况,针对全州扶贫发展需要,编撰、出版了2013-2015三年全县扶贫工作指导的三本读物,即:《全州县扶贫工作指南》、《2013-2015年全州县扶贫产业开发十万亩种植计划》、《全州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三本书重点突出了我县在2015年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了各村在2015年前必须完成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制定了发展蓝图。
 
三、打牢基础、狠抓质量,促进生存条件改善
“贫困”是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共性,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成为我县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质量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我办的首要位置。
 
1、严把程序关。全州县基础设施建设是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参与式”扶贫模式运作的。一是在申报和施工中体现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二是项目安排上完全体现了县、乡、村三级意愿和绝大部分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三是在项目实施上,是通过县、乡、村群众代表来共同完成。总之,程序上是完善的、内容上是民主和科学的。
2、严把质量关。“五关”过后才过关。基础设施建设重在质量。不然,轻则完工了不能用,重则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每一个项目在监督上从始至终至少往返五次才能完工。在质量要求上,严格按照上级绩效考核和为民办实事工程考核的标准来实施和验收,必须经过群众代表、村委、乡(镇)人民政府、扶贫办、财政局“五关”监督签字才过关。
 
四、突出特色、高质量地抓好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产业开发是相辅相承的、是辩证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发展了,群众富裕了,可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会变得更好。因而,产业的发展是群众脱贫致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大力发展产业显得至关重要。
 
1、要就不种,要种就种好。产业的发展是要讲原则的,从引导与宣传发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面积的落实、整地的要求、连片与零星种植、林下作物的种植等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否则,劳民伤财不如不种。全州县扶贫产业开发“十万亩”产业规划中在此方面已做详细的规范。只有遵循原则、严格把关才能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好,“要就不种、要种就种好”,这是我办发展扶贫产业种植的总的原则。
2、不拘一格,多元化模式发展扶贫产业种植。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拘固定种植模式;既不能不遵循科学,又不能死板硬套。全县范围内既存在地域、土壤、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又存在着各乡、各村民俗、民风、爱好等习惯的制约,还存在着企业老板和经济能人投资意向的选择,因此形成了我县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格局。目前为止,我县扶贫产业种植模式有十来种,最常见的有:群众自主自发种植+集约管理+比例分成、公司+协会+基地、公司+群众+培训基地+种植基地、公司+农户+基地等运作模式。
 
桂林市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就是以千亩连片种植场--碑头金槐种植公司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的群众大面积种植。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苗木、统一培训、统一管护,调动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依托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广西禅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销售和加工优势,为种植公司和贫困群众提供种植技术、生产信息和保底价收购等方面的服务,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发展之路。
 
大西江镇鲁屏村屏凤种植示范场,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即由全州县汇金种植业开发公司全额出资建设,鲁塘村群众以土地入股,并以协会形式参与种植管理、经营事务;种植示范场主业作物产生效益后,农户与公司按2:8的比例实行分红,实现共管双赢的目标。
 
凤凰乡三塘村金槐种植示范场,则采取“群众自主自发种植+承包统一管理、经营+比例分成”的种植管理模式,即由示范场范围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自主投资种植,再由其中10户出资承包统一管理、经营;第四年金槐产生效益后,纯收入由种植户与管理经营户按4:6的比例实行分红。从而种植户、管理经营户都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3、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带动性。因此,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讨论,决定摸索我县扶贫产业开发新的路子,彻底改变以前的零星种植方式,即坚持以连片示范点为主,然后全面铺开、规模化发展。对于一年完不成种植面积的示范点,可做二年甚至三年滚动式发展;在扶持方面,点为重面为轻;在扶持示范点范围内,大为重小为轻;在群众积极性方面,高为重低为轻。一年多来,我县扶贫产业开发始终遵循以点为主、以面为辅,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原则。2013年春,共建全垦、规范、高质量的连片示范点45个,其中10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点20个,200亩以上的点23个,500亩以上的点2个。可以说35个贫困村 “村村有看点”、“乡乡有亮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初见成效。
 
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万事钱为先。整村推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级文化场所建设、产业发展等单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利用财政“一事一议”等其他资金和自治区扶贫攻坚28个文件优惠政策等为贫困村争取行业部门的资金,通过县、乡、村扶贫干部和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我县扶贫工作,使经济能人、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爱心行动,努力争取社会扶贫资金。近两年来共争取除专项扶贫资金之外的资金1560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时刻鞭策自己,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研究,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帮助下,在全办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州县的扶贫工作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热词搜索:全州县 全县 产业发展

上一篇:全州县扶贫办 2013年攻坚扶贫取得好成绩
下一篇:全州县扶贫工作 2014年贴近民生 贴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