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心灵的火花为您而绽放
2015-08-12 11:05:55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醉在心灵的火花为您而绽放 ——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作家培训班学习散记
珍贵的历程  幸福的时光 
——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作家培训班学习散记 
文/陆艳梅(笔名风瑟木美) 
 
作者陆艳梅(右一)与同学在一起合影留念,,,
    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培训班学习的半个月,是我人生中一个珍贵的成长历程。每天穿过青藤缠绕的长廊,走向教室,汲取文学营养,这样的时光幸福得有些陶醉。能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放下繁忙工作及生活琐事,将心灵全部交给文学,这是人生经历中未曾拥有过的,因此我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市文联作协的推荐充满感激,感谢鲁院,同时也感谢报社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这届培训班由广西作家协会承办。7月14日到培训地点广西区委党校报到。一走入党校大门,就被一排排青翠的树木吸引,仿佛尘封多年的心再一次遇见大自然。沉思者、学者的雕像弥漫着一股书香气息,玉兰花花开正旺,荷塘里晚开的几朵荷花吐露着羞怯的温柔,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当漫步校园,巧遇之前在网上以及在文学杂志中认识的福岭默石、吕小春秋、玉叶等同学,更是惊喜,一股温情充盈心房。于茫茫人海中能相逢,让我感觉到,世界很大很大,但有的时候,世界又很小很小。
 
    7月15日早上9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鲁迅文学院第四届西南作家培训班拉开序幕。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在开班仪式上说:“鲁迅文学院是中国作家的摇篮。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应该为灿烂的文化自豪,希望各位学员在创作中弘扬时代主旋律,正确认识并利用拥有的文化资源,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勤学深思,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创作潜力,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广西文联主席洪波则要求学员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老师传授给的知识,加强与各地学员的交流”。广西、四川、西藏的三位学员代表作了发自肺腑的感人发言。此次培训班共有48名学员,学员们来自广西、四川、重庆、西藏、云南和贵州等六省(区、市)。
 
    吉狄马加院长给学员们上了第一课《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性写作》。他通过举例深入剖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个性化写作。吉狄马加院长说:“作家要寻找自身的文化优势,对地方要有深层的地理的解剖”“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作家、诗人在写作中要有开放的意识,要有世界的眼光,学习经典作品,善于运用自身文化资源”。他还说,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西南作家要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土地的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独特的价值体系,要有开放性的眼光和文学个性,避免同质化的写作,要真正地“沉”下去,作品中要有人类意识,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史诗性的作品。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作家邱华栋老师以《为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书》为题进行授课。他阐述了读书的三个阶段,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白纸”阶段,这个时候应该见书就读。在第二个阶段则缩小范围,读一部分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进行精读钻研,同时读跟这些作家相关的历史资料,这将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第三个阶段则是只选择一两本书或一两个主题进行深入阅读。邱华栋老师说:“要合理利用时间,把精读、泛读、抽读和不读结合起来。”他还细心地将90多部长篇、短篇小说集、诗集、人文著作的书名印出,供大家选择阅读。邱老师的课纠正了我平时看书的不良习惯,以往,由于文友赠书比较多,我总是不管有没有兴趣都要一篇篇读完,觉得读不完就愧对文友,但由于工作繁忙,留给读书的时间不多,所以现在还有积压一年多没看的几本书躲在墙角黯然神伤且天天惦念,时间真是耗不起呀。
 
    施战军老师以《经验的变迁和写作的拓展》为题,以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例,讲授了人与自然交融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施战军老师是《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文学编辑家。施老师说:“人要融入自然,善于借助自然景象进行抒情,使人的行为和思想得以形象地表达。”施战军老师还指出,作家要做到体恤每一个生命,为人类写作。要抱着人文主义情怀的文学观念,将人放在万事万物中,借助事物进行表达。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评论家阎晶明老师以《文体的流变与作家的选择》为题,讲述了在时代发展中,作家在顺应时代潮流时还得需要突出自己独特的一面。阎老师说,在小说创作中要从通俗文学入口,表现历史、文化、人性、哲学等,以严肃文学为出口,让作品引人深思,或起警世作用,这样的作品则是有意义的作品。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白描老师在《现代性危机与作家的精神表达》课程中,着重讲授了在现代化社会的深度危机中,作家应该要有“传承、创造、担当、超越”(即鲁院校训)的精神表达。白老师说,作家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打好学问基础,让自己从静水流深的文学港湾起航;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树立经典意识,创造时代经典;要有天下情怀、人文社会承担意识;在超越别人的同时也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这让我想到,我身处的崇左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我接下来的写作中需要深思和挖掘的。
 
    刘庆邦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讲授了《短篇小说的生成之道》。刘庆邦老师是中国煤矿作协主席、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老师说:“要写好一个短篇小说,首先要找到这篇小说的种子,有创作素材了,就要找到‘种子’在哪。短篇小说的思想、概念、理念是它的种子,小说创作要把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出来,与社会性融合。要通过心灵的抒发建立和世界的联系,进而创造新的世界。”刘庆邦老师还传授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要把小说放在现在进行时,突出现场感,一个短篇小说中不能有太多的回顾交代;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观来构造背景形象,使小说更具立体感与厚重感;短篇小说的语言要一丝不苟,注重意境,要细心斟酌,使它陌生化,尽量少用成语和流行语。刘老师的课纠正了许多同学在小说创作中的误区,大家纷纷感叹这节课非常实用。
 
    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老师以《小说创作漫谈》为题,讲授了小说创作中“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他以莫言、余华、沈从文、马尔克斯等的小说为例,说明了独到的角度、作品体现的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讲述了在小说创作中如何抓住现实问题,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关于“怎么写”的问题,东西老师说,首先要大量阅读,善于发现和认识好小说,并在阅读中思考;小说人物的塑造要可信、获读者认可、有原创性。东西老师还举例说明了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创设好的结构、体现人物的变化,如何描摹细节,怎样巧妙收尾以引发读者思索等。东西老师的课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平时只写诗歌、散文,小说创作仍在探索阶段的我,开始有了动手写小说的冲动。
    此外,《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梁鸿鹰老师在《新视野新写作》课程中指出,要多维度认识社会生活,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还以多篇小说、诗歌、散文作品为例,解析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家叶梅老师以《信息化时代的个人写作》为题,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讲授了“要做‘有根的作家、有腿的作家、有心的作家’,”“作家要做思想者,要源于生活,但不要克隆生活,要有新的发现”。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作家、评论家胡平老师以《长篇的进步》为题,围绕长篇小说创作中“回归人物的问题”“主题深度的开掘”“精神性写作的开拓”等进行讲授。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作家李一鸣老师则以《人文性、独立性、原始性》为题,讲授了作家要倾听大自然,聆听社会、聆听群众的心声,写出人类处境,反映时代情感,作品要体现哲思。
 
    培训过程中安排有两节文学对话,分别由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评论家郭艳老师,《当代文坛》主编张燕玲老师以及《诗刊》主编、编辑家、诗人商震老师,《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编辑家徐则臣老师和学员们对话,几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创作观点,并耐心解答学员们提出的一个个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十几天的培训时间匆匆而过,但尽管时间很短暂,学到的知识将使我受用一生。这次学习是我文学道路上一次新的起航。尽管刚刚和同学们建立起友谊,却不得不分离,但是大家都相信文学的道路上将会重逢,有文学的地方就有思想的火花。

责编:唐国宣
 

相关热词搜索:火花 心灵 陆艳梅

上一篇:中华神州网 “庆七一” 书画下乡走进兴平
下一篇:江西省殷美生荣获全国纪念黄庭坚诞辰970周年诗词大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