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瑶族服饰、资源河灯节、桂林渔鼓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4-12-23 23:16:54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龙胜瑶族服饰、资源河灯节、桂林渔鼓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编辑 宋文 审核 签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信息审批单
发往:国家民委、广西党委、政府网,民委网站,广西民族报
 
龙胜瑶族服饰、资源河灯节、桂林渔鼓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日前,龙胜瑶族服饰、资源河灯节、桂林渔鼓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桂林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4个(首个为广西文场)。这些项目的入选,对桂林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龙胜瑶族服饰:红瑶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
    保护红瑶服饰文化的传承,尊重了它记录民族生活历史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保留了红瑶的民俗伦理与审美。红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据记载,瑶族人民从汉代就开始在龙胜桑江流域生产、生活。红瑶服饰主要指红瑶妇女穿着的服饰,包括青衣(素衣)、锦衣(饰衫)、花衣、花裙、青裙(素裙)、花鞋、头巾、包肚、腰带、围裙、围裙带、东摆、裙摆、脚绑、脚绑带、银质饰品等。红瑶服饰以绣有各种图案而著名。心灵手巧的瑶族妇女,用飞禽走兽、农作物、有药用价值的花草等图案,记录生活内容,她们还不忘在头巾上绣上瑶王印、在花衣上绣上虎爪印,铭记着红瑶这个族群的的来历。正因为这样,服饰成为红瑶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红瑶服饰已成为龙胜一道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在历史的洪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红瑶服饰的制作与传承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目前,掌握红瑶服饰制作全套工艺的老艺人已不足20人。
 
资源河灯节:资江流域民俗的集中表现。
    资源自古有过中元节的习俗(俗称鬼节),资源河灯节便是由中元节而来。资源河灯节放河灯有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民俗行为,既有中元节的民俗特点又有当地人生活习俗的特点,记载着资江水道河工的生存状况,也记载了这条水道的航运史,呈现资江流域人们生活习性,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集中表现。河灯制作精美,给放河灯活动增添了情趣,让这一民俗活动有了文化观赏的意味。
  资源河灯节以放河灯呈现,起初,资源河灯只有“敬神灯”、“莲花灯”、“粽子灯”三种。“敬神灯”以四根灯柱打成一个框架,四面糊透光皮纸贴上吉语;“莲花灯”则以剪成莲花状的彩纸糊于一个碗周,似盛开的莲花;“粽子灯”则将松脂碎渣用“禾蔸纸”包成粽子状固于木板而成。后来,河灯的样式逐渐丰富,又出现了“龙凤灯”、“走马灯”、“罗汉灯”、“八角灯”、“宫灯”、“长龙灯”等。1995年后,河灯的制作逐渐专业化、艺术化,显出了较高的制作水准,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
  放河灯在存续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观赏性,丰富了河灯文化内容。但河灯文化的存续也面临一些难题。如城镇建设和其他建设危及与河灯节有关的传统文物和设施的生存、优秀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河灯节文化缺乏文字记录等。因此,搜集整理优秀河灯节文化遗产使之文字化、音像化已迫在眉睫。
桂林渔鼓:研究中国曲艺史的“活化石”。
    桂林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它记录和印证着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骆越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撞击和交融的历史,是多地域文化融合的“活化石”。桂林渔鼓已入选中国曲艺音乐志、中国曲艺志等志书,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以及实用等方面都拥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桂林渔鼓从明代的叙事讲唱道情演变而来。18世纪初,湖南渔鼓艺人在桂林城乡演唱渔鼓并落户桂林。他们将渔鼓曲调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相融合,在传统节日、当地庙会、圩场及民俗活动中传唱。慢慢地,桂林渔鼓流传的范围遍及广西境内许多通用桂林官话的县市。20世纪30到50年代初,桂林民间盲艺人王仁和在继承渔鼓音乐的基础上,创造了南北路板式变化体,北路表现明朗、欢快、高亢、激昂的情绪,南路则表现忧郁、低沉、思索、悲愤之情。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创作演唱的桂林渔鼓《王老头子学文化》等作品为桂林渔鼓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后,桂林渔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演唱形式也从原来的“打单筒”、自打自唱的简单形式发展到带伴奏、伴唱形式。不但有优秀节目多次进京演出和参加与日本、韩国的文化交流,现在的桂林渔鼓还焕发新枝,新作不断、常演不衰。
  得益于一代代艺人的苦心传承,桂林渔鼓依然最大限度地保存着原来的面貌。现在,桂林城乡还活跃着一千余支能唱桂林渔鼓的文艺队伍。在桂林民间还有一种叫做“暖丧”的丧俗,主家会请人上门唱渔鼓曲目,客观上起到了保留桂林渔鼓的作用。
  前些年,该市对桂林渔鼓的传统曲目进行了挖掘整理。目前,挖掘到的渔鼓传统曲目有《玉带记》、《蓝丝带》等五十多个,创作的曲目有《二姐做梦》、《水上抓匪》等数十个。渔鼓剧目《心红志壮》是新中国成立后桂林曲艺唯一一个拍成电影的作品。《热血金穗》参加国家级曲艺大赛并获得了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做好渔鼓的传承,不仅对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曲艺艺术、帮助现在的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大有裨益,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进一步展示桂林渔鼓的艺术魅力,不但可为桂林吸引来更多游客,也能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文化立市”增光添彩。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党委(绩效办) 唐 卓
2014年12月18日

相关热词搜索:龙胜 渔鼓 桂林

上一篇:中国侗族多耶节筹备就绪 精彩节目即将登场
下一篇:宾阳县钱富文艺队 舞弄棍棒变“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