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献智慧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2022-10-26 18:41:51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专家:献智慧和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专家:献智慧和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记者 唐晶晶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由此,我们采访了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专家。
 
陆超简介,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家,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自2005年开始担任广西科技特派员,特别是2017年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以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科技项目为重点,深入村屯和企业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科技攻关等特色服务工作,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同时,用智慧和力量,担起人才振兴的重担,就地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主体,为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贡献了一份力量,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被评为广西科技系统优秀通讯员。
 
2019年被评为广西科技扶贫之星;2017年至2021年连续5年,荣获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
 
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专家,就提升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能力问题等,向我们说起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以后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修养,树牢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科技意识
把农民当作知心朋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多做乡村产业发展的实事好事。如果没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心,技术再高,知识再多,不愿奉献出来给农民,都等于零。为此,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增强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科技意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做一个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科技特派员。积极的、刻苦的学习先进实用技术,然后毫不保留的用先进实用技术开展科技服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干在实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才是一名科技特派员的常态。因此,陆超经常学习优秀科技特派员的先进事迹,向优秀科技特派员看齐,用更强的责任心,更浓的情怀,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二、加强继续教育,苦练基功,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做一名学习型的科技特派员,加强自身专业技术的学习,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从三个方面去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新的专业技术唯有跟踪科技前沿技术,不断的、积极的、刻苦的学习,方能做到与时俱进;二是向种养能手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每一位种养能手,手中都有一套不成文的实用技术,我虚心向种养能手学习,做到勤交流、勤观察、勤分析、勤总结。编写出《黑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控制梨树秋季翻花技术》、《槟榔芋高产种植经验》、《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贵在采后管理》、《桃李节本增效安全栽培技术》、《克服柑桔大小年栽培技术》、《叶背多喷雾实用技术》、《果树扩坑有学问》、《红薯栽培实用技术》、《林下双套种植技术》等等。同时,亲自检验每项实用技术,是否具有增产或提质或节本增效作用,凡是成效明显的,说明该实用技术具有推广价值,就及时在农村推广应用。印发实用技术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及时发表到相关报刊和网站上,进行宣传传播。从2005年到现在,我在相关报刊和网站上发表136篇实用技术性和科普文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效果,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三是向专家教授学习。我或农民在生产上遇到技术难题时,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求助于专家教授,向专家教授请教,虚心学习,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我的专家团队来自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水科院、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桂林市农科研究中心等等。
 
三、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工作,提升特色产业层次
从2005年以来,我就积极主动的为农业企业谋发展,开展“五重”项目工作,即重项目构思、重项目申报书编写、重项目申报、重项目实施、重项目验收,争取到10个农业项目,即四家星创天地:桂林百草园鸡枞菌星创天地、全州县生态养殖产业星创天地、灌阳县高山生态灵芝星创天地、灌阳县林下中药材产业星创天地;农业科技项目六个:一种控制烟熏腊制品中亚硝酸盐生产线、灌阳桃李节本增效安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黑李细菌性穿孔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与示范、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西红柿产业示范、灌阳县红薯产业化与示范、油茶籽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累计项目资金312万元。


广西灌阳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陆超(中)专家在田间指导工作。
 
先后在新街镇龙中村建立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试验园、黄关镇龙吟村优质稻示范基地、西山瑶族乡北江村林下仿野生灵芝、草珊瑚高产优质栽培基地等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基地11个,成功引进并筛选出优良品种:有东魁杨梅、紫灵芝、翠冠梨、香脆秋桃、象恢1973、丹香优珍粮等12个优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5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35期,培训农民5126人次。
 

光培训不学习自己不会有进步,光学习不输出技术对社会不会有贡献;光学习不交流,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勤学习、勤交流,以培训促学习,又以学习促培训,才能及时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并用先进实用技术办培训班或实地技术指导,广大农民群众方能获得先进实用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农业增效提质才能变为现实。灌阳县瑶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是陆超的科技特派员考核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订单+科技服务+品牌”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引种→选优→签订新品种转化合同→签订种植订单→种植技术服务→大米加工→大米品牌。培育出了灌阳县首个优质稻全产业链企业,从而打造出“瑶源”牌优质大米品牌,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仅象恢1973和丹香优珍粮良种化订单一项,每亩纯增150元,330多公顷年均为农民增收50多万元。10个农业项目,其中紫灵芝、翠冠梨、香脆秋桃成了灌阳县主导产业,推广种植面积600多公顷,新增产值超1亿元。
 
四、科技攻关,解决产业技术瓶颈,促进养殖业大发展
灌阳县养殖产品极为丰富,主要养殖品种有:猪、牛、羊、鸡、鸭、鱼、鹅等。但灌阳县养殖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养殖产品加工能力不强,导致当地养殖产品“卖难”,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制约当地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陆超作为科技特派员责无旁贷,从2006年开始自学食品加工技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没有经费,不顾家人的反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自制烟熏炉、自办烟熏腊制品加工厂,总投资30多万元,做实验搞科研。除了上班时间以外,一心扑在烟熏腊制品研发上,十多来年努力积极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自主创新,在烟熏腊制品加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三项,即二项发明专利,烟薰腊制品的速成加工方法和一种不上火的烟熏腊制品的加工方法;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加工烟熏腊制品的装置。以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烟熏腊制品冷链生产线研究与应用》刊登在《大众科技》期刊上;《全面降低烟熏腊制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的研究》刊登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及时将三项专利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在桂林全州县超越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海洋坪农业有限公司、桂林市灌阳县凯源食品贸易有限公司三家应用,在当地建立了三条冷链烟熏腊制品加工生产线,年产数百吨高品质冷链腊制品。鲜肉加工成腊制品,不论储存或运输均节能30%以上;利润上升30%以上。
 

冷链烟熏腊制品加工生产线技术,还解决了我国烟熏腊制品十大技术难题:1.解决了腊制品食用后上火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食用后不上火;2.解决了秋夏高温季节不能加工腊制品的问题,做到了一年四季何时何地都能加工烟熏腊制品;3.解决了烟熏腊制品皮和瘦肉硬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皮和瘦肉软;4.解决了烟熏腊制品烟熏味重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烟熏味轻或无;5.解决了腊制品高盐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含盐量低于传统的烟熏腊制品加工工艺50%以上;6.解决了亚硝酸盐残留高的问题,做到了按GB2730-2005做质检烟熏腊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未检出;7.解决了酸价残留量高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酸价残留量低于GB2730-2005一点六倍;8.解决了过氧化值残留量高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过氧化值残留量低于GB2730-2005六倍;9.解决了腊制品工业化生产添加防腐剂影响健康的问题,做到了工业化生产烟熏腊制品零添加防腐剂;10.解决了冻藏后腊制品风味变差的问题,做到了烟熏腊制品冻藏后风味更佳。


冷链烟熏腊制品加工生产线的投产,为养殖产品在市场低迷时找到了出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破解了烟熏腊制品加工技术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当地养殖业大发展。
 
双胞胎集团看准了灌阳县生猪养殖环境优势和猪肉加工优势之后,于2018年在灌阳县新圩镇成立灌阳县双胞胎猪业有限公司,计划在灌阳县总投资约11.5亿元,年产40万头生猪养殖链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占地面积613亩;2020年完成栏舍建设3.6万平方米,固定投产投入为2.25亿元。
 
陆超在冷链烟熏腊制品加工生产线方面的科研成果,开创了冷链烟熏腊制品生产线技术先河,为我国烟熏腊制品高品质和安全性保驾护航,真正把低有害物质的高品质烟熏腊制品送到了我们的餐桌上,从而造福人民。
 
责编:唐国宣 李丽 王艳丽 陈小平
 
★中国科技成果★专题宣传报道
 
全球美丽网(http://www.wholeworldbjx.com)
国际神州网(http://www.chinajrsz.com)
中华产品网 (http://chinazhcpw.com)
世界工艺美术网(http://changxiaow.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陕西王建国团队 刻苦精研5G考场作弊防范系统成功
下一篇:桂林老科协:成功入选全国“百会百县乡村行”智慧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