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014-08-12 08:52:44   来源:国际神州网    今日浏量:

论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论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 徐丽媛
 
[摘 要]本文先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然后,剖析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唱歌课对中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生动活泼的文化教育作用、开拓感知的智能教育作用、因势利导的心理教育作用、以乐怡情的情感教育作用。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关键词]  唱歌课;中小学音乐教育;作用
1、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整个教育事业都步入了良好发展的轨道。但根据本人调查和了解得知,不少中小学对音乐教育还不够重视,其教学效果极差,有些地方中小学音乐教育纯属一片“荒漠”,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很多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音乐、美术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私自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自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学校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在学校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这对于无数渴望音乐、向往音乐的中小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特别是唱歌课,成了音乐课改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音乐教师对歌曲教唱往往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好像听一遍新歌,学生就有了印象,听两遍学生就应该会哼唱,第三遍不经意间学生已经唱会全曲,歌唱教学也就到此为止。这样就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们歌唱的“好声音”少了,班级齐唱的声音表现力平平,甚至类似于在语文课上仅是“念书”而不是有感情的朗诵;由于歌唱音准感觉的淡薄,很多班级的学生到中年级仍然难以完成简单是二声部合唱,更是很少能听到很高水准的纯美、和谐的合唱了。能怪有的教师呼吁----“让天籁之声重返课堂。”
歌唱,其实是最为原始也最为本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唱歌课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人身上最好的乐器就是我们的歌喉。相对一些乐器的专业性和个别性,唱歌课更能体现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2、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它近似于天文地理一样的高度抽象,而且还能深刻、细腻、准确地反映出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又具有开发智力、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作用。在整个音乐教学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这个阶段,歌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人认为,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歌曲和器乐作品相比,由于它有歌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收到教育的实效。同时,演唱歌曲与演奏器乐不同,它并不需要有特定的物质条件--乐器,而只要用学生固有的声带嗓音来演唱就可以了。因此,歌唱活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最能容易得到广泛的开展。鉴于这一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唱歌课教学,并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也应该引起这方面的重视,不能忽略了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  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唱歌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体现了美育在育人作用中的突出地位。在思想教育中,唱歌课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作为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可以通过生动的歌唱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唱歌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本人认为,在唱歌课教学中,以健康的歌词和积极的音乐形象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都是很大的。好的歌曲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使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相互渗透、融会贯通,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唱歌课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特殊功能,让学生体验音乐形象所展示的崇高思想,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高尚的情操。在唱歌课教学中,不仅可使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开拓艺术视野;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例如《英雄赞歌》描述了人民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舍身忘死保和平的场面。在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拉近学生与歌曲的情感距离。歌曲显示了英雄战士们的顽强斗争,使人们感受到英雄战士在残酷的斗争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与敌人拼搏的伟大精神。歌曲最终以英雄彻底胜利告捷,那激昂雄壮、铿锵有力的音响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升华人们的精神。从这首气势磅礴的《英雄赞歌》中,学生们可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人的一生要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与拼搏。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的道路总会布满荆棘,但只要奋斗不息,就能在这条道路上谱写辉煌。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应当像歌曲中的英雄战士那样,敢于向命运挑战,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奏响辉煌、胜利的人生凯歌。
2.2  生动活泼的文化教育作用
文化教育是指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对各学科所具有的一般知识的教育。在学校中,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来实现的。唱歌课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实际上是研究如何使唱歌课与这些横向课程协同教学。
例如,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和音乐的关系是密切的。人类社会之初,诗歌、音乐和舞蹈就相伴而生了,古代本身的韵律和节奏已含有音乐的因素,在语文课的古诗教学中,可利用音乐、利用古诗本身的音乐美来帮助学生学习故事,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音乐美。在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我们还能看到古诗词谱成的曲子。近年来这些古诗词歌曲,给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古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是其成为“诗的音乐,音乐的诗”,诗的韵律朗朗上口,曲的旋律声声入耳,更易于中小学生接受。古诗词配上音乐,融诗词与音乐为一体,在学中唱,唱中学,寓教于乐之中,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吟唱古诗词歌曲还可增强学生记忆力,有效地帮助学生背诵记忆古诗词。把片面的诗句立体话,把默然的已经声情化,把幽静的古词动感化,变枯燥的背读为生动的吟唱,变一词一句的领会为入情入境的抒情,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子,变传统讲解为吟唱综合教学,将音乐中的歌唱融入化于诗词教学之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经过本人实习教学的实践体会到:古诗词歌曲格式清晰,乐曲流畅,易于上口,既体现了诗词原有的格调,又有现代的抒情味,丰富了课堂内容,很受学生欢迎。有些古诗词反映的历史过于久远,学生不易理解,但变成古诗词歌曲用来上唱歌课就可以易于其理解。
2.3  开拓感知的智能教育作用
所谓智能教育,是指发展智力的教育,它由人的感知、联想、现象等心理因素构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来源于两个大脑半球的活理功能,左半球是语言中枢,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3]唱歌课对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开发人的右脑、提高人的智能有着勿庸置疑的巨大作用。音乐中变换无穷的七个音,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歌唱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及其性情、气质的形成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优美高雅的怡情,唱歌的益智功能更是不可低估的。发展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逻辑思维认识能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因此说,歌唱教学是促使中小学生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刺激能使人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同的反映。歌唱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腕等器官都在同时启动,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进行协调和平衡。这种多器官同步发展的训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艺术系的合唱训练中,我们合唱队员首先要看指挥的手势要求,同时又要从听觉上注意歌曲中各个部分不同的情绪、风格、调式、速度等因素所表现出的不同变化,还要随时注意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音色与本声部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合唱队员必须在瞬间通过听觉、视觉和自己的正确演唱来完成,而且还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感受、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本人认为,这种复杂的功能训练不仅促进感观和心理的协调,而且在促进思维发展,特别对促进立体型、综合型思维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为培养智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基础,这是其它学科无法做到的。
2.4  因势利导的心理教育作用
心理因素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处世态度、处事方法和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是否成材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在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是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把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唱歌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唱歌课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感教育,从而培养其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们的道德情操。因此,音乐教育中的唱歌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点缀与装饰,它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一门艺术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重和有意注重,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 
唱歌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本人认为,优美的、健康的、向上的音乐都能使人的心理得到协调和平衡。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调和音色等,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它往往与人的生理节奏和旋律产生共鸣和协调,从而使人感到愉悦畅快、和谐统一的美感,这种美的预约就是健康人的心理标志,即有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等等。
唱歌课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美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歌曲美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创造留和评价能力,这种感受力包括对歌唱外在的声、形、色的感觉和感知,也包括对歌唱内在的情感和音乐美的内涵的感知。众所周知,人的情感(美感)产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人们通过对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歌唱艺术中,使人们的情感设身处地、情景交融地去体验,从而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达到情感的共鸣,让歌唱艺术的美陶冶人的心灵。
2.5  以乐诒情的情感教育作用
性格是指广义的情意,它包括着情感、兴趣、气质、毅力等非智力因素。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一首歌曲是否能给人以艺术享受,让人赏心悦耳,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达成,这对情意的培养有着独特的功能。
2.5.1创设情境  
创设唱歌课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色。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例如,本人在实习教学中,教学生唱歌曲《小熊和娃娃》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精心绘制了图片: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和各种动物头饰,教师在美丽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赋于情感的语言音调,从容地演唱歌曲,老师的情景表演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演唱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演唱,他们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2.5.2发展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逆反心理。歌唱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5]
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所,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中小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唱歌游戏活动中来。有这样一个音乐歌曲游戏《小雨沙沙》:音乐开始,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他们认真地表演种子发芽的舞蹈动作,敏捷地反应着音乐的变化,这一教学现象明显的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它溶听音乐训练,节奏律动,力度,速度,感知,情绪体验,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能为一体。在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情况下,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歌唱学习。歌曲教学情趣性,体现了音乐美的特征。愉快而有益的歌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中小学生对唱歌课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2.5.3培养情感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歌唱教学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歌唱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意识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歌唱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唱歌课成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情境,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养,歌唱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任何一种艺术都能表现和激发人的感情,这是各种美育手段的共同规律。但是,音乐教育同其它美育手段相比,是更易于激动和以情动人的。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用感情的语言说话,并且是用一种使人直接感觉到的方式反映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唱歌课教学的感知与感情体验,比其他美育手段更加直接。因此,歌唱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容易在感情上使人接受。
总之,音乐教师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都应遵循四个原则:第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二,灵活多变,突出重点;第三,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第四,加强深度,发展个性。这几个原则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较好的歌唱能力,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唱歌课对中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生动活泼的文化教育作用、开拓感知的智能教育作用、因势利导的心理教育作用、以乐怡情的情感教育作用。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教学体验,了解到唱歌课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抓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唱歌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和转换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适当的调节,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歌唱教学还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和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总之,重视唱歌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歌唱教学对中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为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关热词搜索:音乐教育 中小学 作用

上一篇:论音乐社会学的本质与功能
下一篇: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